How to:   Download POI's to Garmin      
Download TomTom POI
                                                601 results    (0.009    0.00080990791320801    0.013532876968384)

Select Al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laceLocationCategoryDescription
坤宁宫(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渖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Hall of Military Eminence (Wuyingdian)(en)China / Beijing / Peking (Beijing)palace, ----This hall was first built around the early Ming Dynasty. It had been used as storage of books during Xing Dynasty. A fire in 1869 destroyed much of the buildings around including the main hall, the eastern side-hall. All the
武英殿(cn)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在性質上是三大殿的補充,和東路的文華殿基本對稱。他是隨明成祖興建紫禁城時,一起興建起來的。武英殿既是一座大殿的名字,也是它所在區域的建築群的總稱。 武英門座落在1.5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其後有一帶欄杆的甬道與正殿相連。 後殿叫敬思殿,與正殿同在一個工字形的台基上。中間有三間的封閉的廊道相連(民國時後加)。東配殿叫凝道殿,西配殿叫煥章殿。殿後還有恒壽齋和浴德堂,配房和井亭等。 清兵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舉行小型朝賀、賞賜、祭祀等儀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宮等處維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燒毀正殿、後殿、殿門、東配殿、浴德堂等建築共37間,書籍版片焚燒殆盡。同年重建。
Halle des militärischen Heldenmuts(de)China / Beijing / Peking (Peking)palace, ----
武英殿(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在性质上是三大殿的补充,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对称。他是随明成祖兴建紫禁城时,一起兴建起来的。武英殿既是一座大殿的名字,也是它所在区域的建筑群的总称。武英门座落在1.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其后有一带栏杆的甬道与正殿相连。后殿叫敬思殿,与正殿同在一个工字形的台基上。中间有三间的封闭的廊道相连(民国时后加的)。东配殿叫凝道殿,西配殿叫焕章殿。殿后还有恒寿斋和浴德堂,配房和井亭等。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Xi Hua Gate(en)China / Beijing / Peking (Beijing)palace, gate, ----
西華門(cn)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gate, ----西華門是紫禁城西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西華門西向,與東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西華門與東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台,漢白玉須彌座,城台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基座圍以漢白玉欄杆。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門樓用于安放閱兵所用棉甲及錠釘盔甲。西面檐下「西華門」匾額原為滿、蒙、漢三種文字,后減為滿、漢兩種,辛亥革命后只余銅質漢字。西華門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側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門一側,與宮城總体規劃有很大關係。紫禁城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武英殿、太和門、文華殿構成貫穿外朝的橫軸,東、西華門分處于軸線兩端。如此佈局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減少人員出入對內廷生活的干扰。將這一橫軸繼續向東、西兩方延伸至皇城,恰為東安門與西安門,顯然東、西華門乃連接皇城與宮城的重要樞紐。出西華門,正對皇家園林西苑。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諸園,多由此門而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壽誕,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萬壽節,西華門以外,經西直門以至海淀一帶,沿途張燈結彩,預設彩棚樂戲,隆重慶賀。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一行即由西華門離宮,倉皇西逃。
西华门(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gate, ----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西华门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与宫城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横轴,东、西华门分处于轴线两端。如此布局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减少人员出入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将这一横轴继续向东、西两方延伸至皇城,恰为东安门与西安门,显然东、西华门乃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即由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
Yinghuadian(en)China / Beijing / Peking (Beijing)temple, palace, ----, buddhist templeFirst built during Ming Dynasty, rebuilt in 1771. The temple where the Empresses and the imperial consorts came and pay their respect to Buddha.
英華殿(cn)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temple, palace, ----, buddhist temple位于北京紫禁城內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慶元年(1567年)更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華殿是明清兩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嬪禮佛之地。
英华殿(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temple, palace, ----, buddhist temple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Palace of Longevity and Peace (Shouangong)(en)China / Beijing / Peking (Beijing)palace, library, ----
壽安宮(cn)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library, ----壽安宮位于內廷外西路壽康宮以北,英華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宮,嘉靖四年(1525年)改稱咸安宮。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間在此興辦咸安宮官學,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宮官學移出。同年,乾隆皇帝為慶賀皇太后六十壽誕,將此宮修葺一新後改稱壽安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為皇太后七十聖壽慶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層大戲臺。嘉慶四年(1799年)將戲臺拆除,扮戲樓改建為春禧殿后卷殿。壽安宮總占地面積8400㎡,前后分為三進院落,東西各有跨院。第一進院正殿為春禧殿,舊建築何時被毀不詳,現有建築為1989年重建。殿左右辟穿堂門,與第二進院相通。殿兩側山牆各出轉角延樓,環抱相屬,向南與春禧殿后卷殿兩山相連。壽安宮後為第三進院,院中疊石為山,東西各有3開間小殿,名為福宜齋、萱壽堂。壽安宮是皇太后及太妃、嬪等人的居所。明代仁聖太后、天啟年間乳媼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孝聖憲皇太后六十及七十歲聖壽節,乾隆帝都親率皇后、皇子、皇孫等人至此跪問起居,進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賀壽,并于宮中設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東西兩側延樓中,陪同賞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暢音閣戲臺修建完畢,次年皇太后逝世,壽安宮戲臺便逐漸荒廢。嘉慶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壽安宮戲臺,在扮戲樓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貯南府昇平署之行頭、切末。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壽安宮被辟為故宮圖書館,沿用至今。
寿安宫(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library,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寿安宫总占地面积8400m2,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寿安宫被辟为故宫图书馆,沿用至今。
Palace of Longevity & Good Health (Shoukang Gong)(en)China / Beijing / Peking (Beijing)palace, ----
壽康宮(cn)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壽康宮,位于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 屬于清代皇太后的生活區。清順治年間,紫禁城內此區域就已形成了以南院慈寧宮為主,由東、西、南、北4個院組成的整體院落。至乾隆元年(1736年),西院改建為壽康宮。壽康宮自建成至今已270餘年,其間雖經多次維修,但僅局部形式、材料和做法有所改變,其建築格局、主體構架、裝修形制等均屬乾隆元年(1736年)的遺物。
寿康宫(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干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属于清代皇太后的生活区。清顺治年间,紫禁城内此区域就已形成了以南院慈宁宫为主,由东、西、南、北4个院组成的整体院落。至乾隆元年(1736年),西院改建为寿康宫。寿康宫自建成至今已270余年,其间虽经多次维修,但仅局部形式、材料和做法有所改变,其建筑格局、主体构架、装修形制等均属乾隆元年(1736年)的遗物。
Cininggong Garden (Garden of Compassion and Tranquility)(en)China / Beijing / Peking (Beijing)palace, garden, ----First built in Ming Dynasty. It is one of the four gardens inside Imperial Palace. This garden is mainly used for relaxation and pleasure by the Empresses and Ladies of the Royal households.
慈寧宮花園(cn)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garden, ----慈寧宮花園位于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嬪們游憩、禮佛之處。花園中原有臨溪觀、咸若亭等建築,萬歷十一年(1583年)改名為臨溪亭、咸若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行大規模改建,但花園總的規模和佈局始終沒有大的變化。
慈宁宫花园(zh)China / Beijing / Peking (北京市)palace, garden,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601 results
Wikipedia      Wikimapia      OpenStreetMap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geodeg.com 2011